渦輪流量傳感器理論
渦輪流量計[34]是一類非常重要的流量測量儀表,因其精度高、重復性好、量程范圍寬、體積小、輸出脈沖信號等優點,而廣泛應用于天然氣計量、油品計量和貿易、工業生產過程監控、測量等領域。自美國 1938 年開發臺渦輪流量計至今,科技工作者對其研究從未中斷。渦輪流量計由渦輪流量傳感器及與之配套的計算儀表兩部分構成。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十渦輪流量傳感器本身和其信號的處理方法。Shafer, Furness, Baker, David 曾分別對渦輪流量傳感器研究工作進行過總結,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文獻。

渦輪流量傳感器理論:
渦輪流量傳感器理論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其數學模型,從而準確預測其測量特性隨設計結構、幾何參數、被測介質特性和環境因素的變化,進而優化其設計,提高其性能。目前,主要集中在描述渦輪流量傳感器測量氣體、高粘度流體、多相流、非穩態流和質量流量的特性。

吳國紛等基于機翼理論提出了雙葉片軸尖式氣體渦輪流量傳感器的數學模型。司徒忠以粘性流動 Oseen 方程和葉柵理論為基礎,通過角變換得出了考慮流體粘性影響的渦輪流量傳感器葉片升力與阻力計算公式。孫立軍等建立了適合粘性流體測量特性預測的渦輪流量傳感器數學模型;并比較了不同葉輪入口速度剖面的適用性。
金寧德等提出了集渦輪流量計測量垂直管中油、氣、水三相流總流量的數學模型,模型預測誤差小于 5% 。Shu 將渦輪流量傳感器視為一階非線性系統,用動態和靜態兩個參數描述其動態特性,并且提供了一種確定其動態參數的方法。王建強等建立了渦輪流量傳感器的動態數學模型,井對其運動微分方程和傳遞函數進行了分析,理論上計算出了渦輪流量傳感器的單位階躍響應。張曉鐘等提出了通過前、后兩個渦輪葉片之間相位差,直接測量質量流量的雙渦輪傳感器的基木結構、工作原理及其動量矩理論模型。